Microchip助力Nodable開啟車輛平臺CAN到BLE無縫連接新時代
來源:http://www.ytxiaoping.cn 作者:金洛鑫電子 2025年11月06
Microchip助力Nodable開啟車輛平臺CAN到BLE無縫連接新時代
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,汽車行業正經歷著深刻的智能化變革.從最初單純的交通工具,汽車正逐漸演變為高度智能的移動終端,自動駕駛,智能座艙,車聯網等先進技術的涌現,讓汽車的智能化程度不斷攀升.而這一切智能化發展的背后,車輛平臺之間高效,穩定的連接技術成為了關鍵支撐.在汽車級電子晶振的內部網絡架構中,不同的電子系統和組件需要相互通信和協同工作.控制器局域網(CAN)作為一種常用的汽車總線標準,在汽車電子控制系統中廣泛應用,負責車內各種電子控制單元(ECU)之間的數據傳輸,比如發動機控制單元,變速箱控制單元,防抱死制動系統等之間的信息交互,確保汽車的各項功能正常運行.然而,隨著汽車智能化和網聯化的深入發展,對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的需求日益增長,傳統的CAN連接方式在某些場景下逐漸顯露出局限性.與此同時,藍牙低功耗(BLE)技術憑借其低功耗,低成本,短距離通信等優勢,在消費電子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功,并且逐漸滲透到汽車領域.BLE技術使得汽車能夠與外部設備,如智能手機,智能手表等進行無縫連接,實現數據共享和遠程控制等功能,為用戶帶來更加便捷,智能的駕駛體驗.例如,用戶可以通過手機APP遠程解鎖車輛,查看車輛狀態,甚至可以將手機作為車鑰匙使用.在這樣的背景下,實現車輛平臺之間從CAN到BLE的無縫連接成為了汽車行業連接技術升級的關鍵方向.而Microchip提供支持的Nodable技術,正是這一領域的創新突破,為實現這一無縫連接提供了可行的解決方案,開啟了汽車連接技術的新篇章.
Nodable技術:無縫連接的奧秘
(一)CAN與BLE技術基礎
CAN,即控制器局域網,是一種串行通信網絡,在汽車內部網絡中扮演著核心角色.它就像是汽車的“神經系統”,各個電子控制單元(ECU)通過CAN總線相互連接,實現數據的實時共享和傳輸.例如,當駕駛員踩下剎車踏板時,剎車傳感器會將信號通過CAN總線傳輸給車輛的制動控制單元,同時,該信號也會被傳輸到儀表盤,使剎車指示燈亮起.CAN總線采用廣播方式傳輸數據,一個節點發送的數據可以被網絡上的所有節點接收,并且支持多主方式,多個設備可以同時發送數據,這使得汽車內部的各個控制單元能夠并行工作,提高了系統的響應速度和可靠性.此外,CAN總線還具有完善的錯誤檢測和錯誤處理機制,能夠檢測出數據傳輸過程中的錯誤,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,保證了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和穩定性.不過,CAN總線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,其數據傳輸速率相對較低,傳統CAN總線最高數據速率為1Mbps,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汽車智能化應用對高速數據傳輸的需求,而且CAN總線主要用于車內設備之間的有線連接,在與外部設備通信方面存在不足.BLE,藍牙低功耗技術,是藍牙晶振技術聯盟設計和銷售的一種個人局域網技術,旨在用于醫療保健,運動健身,信標,安防,家庭娛樂等領域的新興應用.它在短距離無線通信領域具有顯著優勢,最大的特點就是低功耗,這使得采用BLE技術的設備能夠長時間使用電池供電,非常適合那些對功耗要求嚴格的應用場景,如智能手環,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設備.BLE的通信距離一般在幾十米以內,適用于短距離的數據傳輸,比如手機與無線耳機之間的連接,數據傳輸速率雖然比不上一些高速有線通信技術,但對于大多數短距離,低數據量的應用來說已經足夠.BLE技術在汽車領域的應用也逐漸增多,通過BLE,汽車可以與用戶的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建立連接,實現諸如遠程控制車輛門鎖,車窗,查看車輛狀態信息等功能.然而,BLE技術在與汽車內部復雜的CAN網絡進行直接通信時,面臨著協議差異,數據格式不兼容等問題.
(二)Nodable實現連接的原理
Nodable技術基于Microchip提供的支持,創新性地實現了CAN到BLE的無縫連接,其核心原理在于巧妙地解決了CAN和BLE之間的協議轉換和數據交互難題.在硬件層面,Microchip晶振提供了專門的芯片和模塊,這些硬件設備具備強大的處理能力和通信接口,能夠同時與CAN總線和BLE設備進行通信.它們就像是一座橋梁的兩端,一端穩固地連接著汽車內部的CAN網絡,另一端則靈活地與外部的BLE設備建立聯系.這些硬件設備內置了高性能的微控制器,能夠快速處理來自CAN總線和BLE設備的數據,確保數據的高效傳輸和處理.在軟件層面,Nodable技術采用了先進的協議轉換算法和數據處理程序.當CAN總線上的數據傳輸到Nodable設備時,軟件系統會首先對數據進行解析,識別出數據的類型,來源和目的等信息.然后,根據預先設定的轉換規則,將CAN協議的數據格式轉換為BLE協議能夠識別的數據格式.例如,將CAN報文中的標識符,數據字段等信息重新打包成BLE數據包的格式,包括BLE的服務UUID,特征UUID以及相應的數據值.在數據傳輸過程中,為了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,Nodable技術還采用了數據校驗和糾錯機制,對傳輸的數據進行多次校驗,一旦發現錯誤,立即進行重傳或糾錯處理.在連接建立和管理方面,Nodable技術實現了智能化的連接流程.當BLE設備靠近汽車時,Nodable設備會自動檢測到BLE設備的廣播信號,并根據預設的配對規則與BLE設備進行配對.配對成功后,Nodable設備會建立起與BLE設備之間的穩定連接,并實時監測連接狀態.如果連接出現異常,如信號中斷或干擾,Nodable設備會自動嘗試重新連接,確保通信的連續性.同時,Nodable技術還支持多BLE設備連接,能夠同時與多個外部BLE設備進行數據交互,滿足用戶在不同場景下的多樣化需求.
Microchip:強大后盾與技術支撐
(一)Microchip在汽車領域的地位
Microchip作為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和嵌入式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,在汽車領域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.其豐富的產品線廣泛應用于汽車電子的各個方面,從微控制器,模擬產品到無線和RF產品,安全產品等,為汽車的智能化,網聯化發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.在汽車半導體市場,Microchip憑借其卓越的技術實力和可靠的產品質量,贏得了眾多汽車制造商的信賴.例如,在車載網絡產品方面,Microchip提供的CAN,LIN等通信協議的控制器和收發器,廣泛應用于汽車內部網絡的搭建,確保了車內各個電子控制單元之間的穩定通信.其推出的LAN887x以太網收發器,符合汽車行業標準,支持時間敏感網絡(TSN),為汽車的高速網絡通信提供了保障,被廣泛應用于ADAS,信息娛樂,遠程信息處理等汽車電子系統中.在汽車人機界面方面,Microchip的maXTouch®觸摸屏控制器系列產品,為汽車駕駛員和乘客帶來了與手機多點觸摸HMI相同的用戶體驗,適用于汽車大屏幕人機界面(HMI)應用,從8至15英寸大小的屏幕都能完美適配.Microchip在汽車連接技術領域也有著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前期成果.早年間,Microchip就致力于汽車內部連接技術的研發,不斷優化CAN總線相關技術,提高數據傳輸的穩定性和可靠性.隨著工業無線通信設備技術的發展,Microchip又積極布局汽車無線連接領域,研發出一系列低功耗無線解決方案,如藍牙模塊等,為汽車與外部設備的無線連接奠定了基礎.這些前期成果不僅為Microchip在汽車連接技術市場贏得了良好的口碑,也為Nodable技術的誕生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和實踐經驗.
(二)對Nodable的技術支持
Microchip對Nodable技術的支持是全方位,多層次的,從硬件,軟件到算法層面,都為Nodable實現CAN到BLE的無縫連接提供了關鍵助力.在硬件層面,Microchip提供了高性能,低功耗的微控制器和通信模塊.這些硬件設備具備強大的處理能力,能夠快速處理來自CAN總線和BLE設備的大量數據.例如,Microchip的某些微控制器集成了專門的CAN控制器和BLE通信接口,使得Nodable設備能夠直接與CAN總線和BLE設備進行連接,減少了外部電路的復雜性,提高了系統的集成度和穩定性.同時,Microchip的硬件產品采用了先進的制程工藝和低功耗設計,在保證高性能的同時,降低了設備的功耗,延長了電池使用壽命,非常適合汽車這種對功耗和穩定性要求較高的應用場景.軟件層面,Microchip為Nodable提供了豐富的軟件庫和中間件.這些軟件資源包含了CAN協議棧,BLE協議棧以及各種數據處理和轉換算法.開發人員可以利用Microchip提供的軟件庫,快速實現CAN數據的解析,BLE數據的打包以及兩者之間的協議轉換,大大縮短了開發周期,提高了開發效率.Microchip還提供了完善的軟件開發工具和集成開發環境(IDE),如MPLAB®XIDE,開發人員可以在這個環境中進行代碼的編寫,調試和優化,方便快捷地開發出符合需求的Nodable應用程序.在算法層面,Microchip針對CAN到BLE連接中的數據傳輸效率,數據準確性和連接穩定性等關鍵問題,研發了一系列優化算法.比如,為了提高數據傳輸效率,采用了數據壓縮算法,在不影響數據準確性的前提下,減少了數據傳輸量,從而提高了傳輸速度.為了確保數據的準確性,使用了先進的糾錯編碼算法,能夠在數據傳輸過程中檢測和糾正錯誤,保證數據的完整性.在連接穩定性方面,研發了自適應的連接管理算法,根據信號強度,干擾情況等實時調整連接參數,確保Nodable設備與CAN總線和BLE設備之間始終保持穩定的連接.通過Microchip在硬件,軟件和算法層面的全方位技術支持,Nodable技術得以克服CAN到BLE連接中的重重技術難點,實現了車輛平臺之間高效,穩定的無縫連接,為汽車智能化和網聯化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.
實際應用與顯著優勢
(一)應用場景展示
在智能座艙領域,Nodable技術實現的CAN到BLE無縫連接發揮了重要作用.例如,某知名汽車品牌的智能座艙系統通過Nodable技術,將車內的CAN網絡與駕駛員的智能手機進行連接.駕駛員無需掏出鑰匙,只需攜帶支持BLE的手機靠近車輛,車輛就能自動識別并解鎖.進入車內后,手機中的導航信息可以實時同步到車載中控屏幕上,實現更大屏幕的導航顯示,提升駕駛安全性.同時,駕駛員還可以通過手機APP遠程控制車內的空調,座椅加熱等功能,在炎熱的夏天提前開啟空調降溫,在寒冷的冬天提前預熱座椅,為駕乘人員營造舒適的出行環境.在車聯網場景中,Nodable技術助力車輛實現與云端服務器以及其他車輛的高效通信.以物流車隊管理為例,車隊中的每輛貨車通過Nodable技術將CAN總線上的車輛行駛數據,如車速,油耗,行駛里程等,通過BLE連接傳輸到物聯網模塊,再上傳至云端服務器應用晶振.車隊管理者可以在電腦或手機端實時監控每輛貨車的運行狀態,根據這些數據合理安排運輸路線,調度車輛,提高物流運輸效率.當車輛出現故障時,車輛的故障信息也能通過Nodable技術快速傳輸到云端,維修人員可以提前了解故障情況,準備好維修工具和零部件,及時進行維修,減少車輛停機時間.
在遠程診斷方面,Nodable技術使得汽車制造商和維修機構能夠遠程獲取車輛的詳細診斷信息.當車輛的某個電子控制單元出現故障時,CAN總線上會產生相應的故障碼.通過Nodable技術,這些故障碼可以通過BLE連接發送到維修人員的手持設備上,維修人員可以根據故障碼快速判斷故障原因和位置.例如,某汽車4S店利用Nodable技術,為客戶提供遠程診斷服務.客戶在駕駛過程中如果發現車輛出現異常,可以通過手機APP發起遠程診斷請求.4S店的維修人員接收到請求后,通過Nodable技術獲取車輛的診斷數據,為客戶提供初步的故障診斷和維修建議,避免客戶因車輛故障而盲目前往4S店,節省時間和成本.
(二)帶來的優勢
Nodable技術實現的無縫連接在提升用戶體驗方面效果顯著.通過將CAN網絡與BLE設備連接,用戶可以更加便捷地與車輛進行交互,實現諸如遠程控制,信息共享等功能,讓駕駛變得更加輕松,智能.如前文提到的手機與智能座艙的連接,用戶可以隨時隨地控制車輛的部分功能,享受個性化的出行服務,大大提升了用戶對車輛的掌控感和使用滿意度.在成本方面,Nodable技術為汽車制造商和企業帶來了實惠.相比傳統的有線連接方式,BLE無線連接減少了布線成本和硬件設備成本.在車聯網應用中,通過Nodable技術實現的數據遠程傳輸和監控,提高了運營效率,減少了車輛故障帶來的損失,從整體上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.對于汽車制造商來說,采用Nodable技術可以簡化車輛內部的布線結構,降低車輛的生產難度和成本.安全性也是Nodable技術的一大優勢.在汽車行駛過程中,實時的車輛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對于行車安全至關重要.Nodable技術實現的無縫連接能夠快速準確地傳輸車輛的各種數據,使得車輛的安全系統能夠及時響應潛在的安全威脅.當車輛的剎車系統出現異常時,CAN總線上的傳感器數據通過Nodable技術快速傳輸到車輛的安全控制單元,安全控制單元可以立即采取相應的措施,如啟動備用剎車系統或發出警報提醒駕駛員,有效避免事故的發生.此外,Nodable技術在數據傳輸過程中采用了加密和認證機制,保證了數據的安全性和完整性,防止數據被竊取或篡改.
行業影響與未來展望
(一)對汽車行業的影響
Nodable技術實現的CAN到BLE無縫連接,猶如一顆投入汽車行業湖面的巨石,激起層層漣漪,對汽車設計,生產和售后模式產生了深遠的變革作用.在汽車設計方面,Nodable技術促使汽車設計理念發生轉變,更加注重智能化和用戶體驗.傳統汽車設計中,車內電子系統的布線復雜,限制了設計的靈活性和空間布局.而Nodable技術引入的BLE無線連接,減少了車內布線,使得汽車內部空間布局更加自由,為設計師提供了更多創新空間.汽車制造商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優化車內人機交互界面,提升內飾質感等方面,打造更加舒適,智能的駕駛環境.Nodable技術還為汽車設計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,例如支持更多的可穿戴設備晶振與汽車連接,實現更加個性化的駕駛體驗,駕駛者可以通過智能手表控制車輛的一些基本功能,如解鎖,啟動等.生產模式上,Nodable技術簡化了汽車生產過程中的布線環節,降低了生產難度和成本,提高了生產效率.在傳統汽車生產中,CAN總線的布線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,且容易出現布線錯誤.采用Nodable技術后,部分有線連接被無線連接取代,生產線上的工人無需再進行復雜的布線工作,生產流程得到簡化,出錯率降低.Nodable技術還便于汽車制造商進行模塊化生產,不同的電子模塊可以通過無線連接快速集成到汽車中,縮短了汽車的生產周期,提高了企業的市場響應速度.售后模式也因Nodable技術發生了重大變革.借助Nodable技術實現的遠程診斷功能,汽車售后服務從傳統的被動維修轉變為主動預防和遠程服務.汽車制造商和維修機構可以實時監測車輛的運行狀態,提前發現潛在的故障隱患,并及時通知車主進行維修保養.這不僅提高了車輛的安全性和可靠性,也減少了車主因車輛故障而帶來的不便和損失.遠程診斷還可以幫助維修人員提前了解車輛故障情況,準備好維修工具和零部件,提高維修效率,降低維修成本.同時,Nodable技術支持的遠程軟件升級功能,使得汽車的軟件系統可以及時更新,為車主提供更多的功能和更好的使用體驗.從行業競爭格局來看,Nodable技術的出現加劇了汽車行業的競爭.掌握Nodable技術的汽車制造商和零部件供應商,能夠為消費者提供更加智能,便捷的汽車產品和服務,從而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.這促使其他企業加大在汽車連接技術領域的研發投入,推動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和創新發展.Nodable技術也為一些新興的汽車科技企業提供了發展機遇,它們可以憑借在連接技術方面的創新,與傳統汽車巨頭展開競爭,打破行業原有的競爭格局,推動汽車行業向更加多元化,智能化的方向發展.
(二)未來發展趨勢預測
面對汽車智能化,網聯化的發展浪潮,Nodable和Microchip技術有著廣闊的未來研發方向和應用拓展前景.
在研發方向上,隨著汽車智能化程度的不斷提高,對數據傳輸的速度和穩定性要求也越來越高.Nodable和Microchip技術將不斷優化數據傳輸算法,提高CAN到BLE連接的數據傳輸速率,以滿足自動駕駛,高清視頻傳輸等對高速數據傳輸的需求.為了適應未來汽車復雜多變的應用場景,Nodable技術還將進一步提升連接的穩定性和可靠性,研發更加先進的抗干擾技術和自適應連接管理算法,確保在各種惡劣環境下車輛平臺之間的連接始終穩定可靠.在安全性方面,隨著汽車網聯化的深入發展,網絡安全問題日益突出.Nodable和Microchip技術將加大在網絡安全領域的研發投入,采用更加先進的加密算法和身份認證技術,保護車輛數據的安全,防止車輛被黑客攻擊.研發硬件級的安全防護機制,從芯片層面保障汽車連接系統的安全性,為汽車的智能化和網聯化發展提供堅實的安全保障.在應用拓展方面,Nodable技術將在智能交通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.未來的智能交通系統中,車輛與車輛(V2V),車輛與基礎設施(V2I)之間的通信至關重要.Nodable技術可以通過與其他通信技術的融合,實現車輛與周邊環境的全方位通信,為智能交通系統提供實時,準確的數據支持.在智能停車系統中,車輛可以通過Nodable技術與停車場的管理系統進行通信,實現自動尋位,繳費等功能,提高停車效率.在交通擁堵預警方面,車輛可以通過Nodable技術將自身的行駛數據上傳到交通管理中心,交通管理中心根據這些數據實時監測交通流量,及時發布擁堵預警信息,引導車輛合理規劃行駛路線,緩解交通擁堵.Nodable技術還將在汽車共享,移動辦公等新興領域得到廣泛應用.在汽車共享領域,Nodable技術可以實現車輛與共享平臺的無縫連接,用戶通過手機APP即可完成車輛的預訂,解鎖,使用和歸還等操作,提高汽車共享的便捷性和管理效率.在移動辦公方面,Nodable技術使得汽車成為一個移動的辦公場所,用戶可以在車內通過連接外部設備,實現文件傳輸,視頻會議等辦公功能,充分利用出行時間,提高工作效率.綜上所述,Nodable技術在Microchip的支持下,已經在汽車連接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,并對汽車行業產生了重要影響.展望未來,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創新,Nodable和Microchip技術有望在汽車智能化,網聯化的道路上發揮更大的作用,為人們帶來更加智能,便捷,安全的出行體驗.
Microchip助力Nodable開啟車輛平臺CAN到BLE無縫連接新時代
| DSC1123CI2-125.0000 | Microchip | DSC1123 | MEMS | 125MHz |
| DSC1123CI2-200.0000 | Microchip | DSC1123 | MEMS | 200MHz |
| DSC1123AE2-100.0000 | Microchip | DSC1123 | MEMS | 100MHz |
| DSC1001CI2-027.0000 | Microchip | DSC1001 | MEMS | 27MHz |
| DSC1123CE1-156.2500 | Microchip | DSC1123 | MEMS | 156.25MHz |
| DSC1123CI2-150.0000 | Microchip | DSC1123 | MEMS | 150MHz |
| DSC1123CI2-100.0000 | Microchip | DSC1123 | MEMS | 100MHz |
| DSC1103DI2-312.5000 | Microchip | DSC1103 | MEMS | 312.5MHz |
| DSC1123DI2-050.0000 | Microchip | DSC1123 | MEMS | 50MHz |
| DSC1123CI2-156.2500 | Microchip | DSC1123 | MEMS | 156.25MHz |
| DSC1123BL2-125.0000 | Microchip | DSC1123 | MEMS | 125MHz |
| DSC1123CI5-125.0000 | Microchip | DSC1123 | MEMS | 125MHz |
| DSC1103CI5-300.0000 | Microchip | DSC1103 | MEMS | 300MHz |
| DSC1123DL5-200.0000 | Microchip | DSC1123 | MEMS | 200MHz |
| DSC1123NL5-100.0000 | Microchip | DSC1123 | MEMS | 100MHz |
| MX574BBD322M265 | Microchip | MX57 | XO (Standard) | 322.265625MHz |
| DSC1001CI2-018.4320 | Microchip | DSC1001 | MEMS | 18.432MHz |
| DSC1123CI1-200.0000 | Microchip | DSC1123 | MEMS | 200MHz |
| DSC1123CI1-156.2500 | Microchip | DSC1123 | MEMS | 156.25MHz |
| DSC1123AE2-300.0000 | Microchip | DSC1123 | MEMS | 300MHz |
| DSC1123AI1-125.0000 | Microchip | DSC1123 | MEMS | 125MHz |
| DSC1123AI2-125.0000 | Microchip | DSC1123 | MEMS | 125MHz |
| DSC1122CE1-125.0000 | Microchip | DSC1122 | MEMS | 125MHz |
| DSC1123AE2-200.0000 | Microchip | DSC1123 | MEMS | 200MHz |
| DSC1103CI1-075.0000 | Microchip | DSC1103 | MEMS | 75MHz |
| DSC1123AI2-150.0000 | Microchip | DSC1123 | MEMS | 150MHz |
| DSC1123AI1-200.0000 | Microchip | DSC1123 | MEMS | 200MHz |
| DSC557-0344SI1 | Microchip | DSC557-03 | MEMS | 100MHz |
| DSC6003CI1A-033.0000 | Microchip | DSC60XX | MEMS | 33MHz |
| DSC6111CI1A-008.0000 | Microchip | DSC6100 | MEMS | 8MHz |
| DSC6011JI1A-024.0000 | Microchip | DSC60XX | MEMS | 24MHz |
| DSC6083CI2A-032K800 | Microchip | DSC60XX | MEMS | 32.8kHz |
| DSC6083CI2A-307K000 | Microchip | DSC60XX | MEMS | 307kHz |
| DSC6001CI2A-004.0000 | Microchip | DSC60XX | MEMS | 4MHz |
| DSC6001CI2A-032.0000 | Microchip | DSC60XX | MEMS | 32MHz |
| DSC6083CI2A-250K000 | Microchip | DSC60XX | MEMS | 250kHz |
| DSC6083CI2A-002K000 | Microchip | DSC60XX | MEMS | 2kHz |
| DSC6101JI2A-024.0000 | Microchip | DSC6100 | MEMS | 24MHz |
| DSC1001CC1-047.3333 | Microchip | DSC1001 | MEMS | 47.3333MHz |
| DSC1030BC1-008.0000 | Microchip | DSC1030 | MEMS | 8MHz |
| DSC1001BC1-024.0000 | Microchip | DSC1001 | MEMS | 24MHz |
| DSC1033BC1-026.6000 | Microchip | DSC1033 | MEMS | 26MHz |
| DSC1001DI1-001.8432 | Microchip | DSC1001 | MEMS | 1.8432MHz |
| DSC1033CI1-048.0000 | Microchip | DSC1033 | MEMS | 48MHz |
| DSC1033CI1-024.0000 | Microchip | DSC1033 | MEMS | 24MHz |
| DSC1033DI1-012.0000 | Microchip | DSC1033 | MEMS | 12MHz |
| DSC1033DI1-036.0000 | Microchip | DSC1033 | MEMS | 36MHz |
| DSC1001CI1-027.0000 | Microchip | DSC1001 | MEMS | 27MHz |
| DSC1033CI1-050.0000 | Microchip | DSC1033 | MEMS | 50MHz |
| DSC6001CI1A-011.0592 | Microchip | DSC60XX | MEMS | 11.0592MHz |
| DSC1001CI2-024.0000 | Microchip | DSC1001 | MEMS | 24MHz |
| DSC1033BE2-024.0000 | Microchip | DSC1033 | MEMS | 24MHz |
| DSC1001DI2-038.4000 | Microchip | DSC1001 | MEMS | 38.4MHz |
| DSC1001CI5-033.3333 | Microchip | DSC1001 | MEMS | 33.3333MHz |
| DSC1101DM2-012.0000 | Microchip | DSC1101 | MEMS | 12MHz |
| DSC1001DE5-018.4320 | Microchip | DSC1001 | MEMS | 18.432MHz |
| DSC1101AI2-040.0000 | Microchip | DSC1101 | MEMS | 40MHz |
| DSC1101AI2-080.0000 | Microchip | DSC1101 | MEMS | 80MHz |
| DSC1101AI2-064.0000 | Microchip | DSC1101 | MEMS | 64MHz |
| DSC1124CI5-100.0000 | Microchip | DSC1124 | MEMS | 100MHz |
正在載入評論數據...
相關資訊
- [2025-11-06]Microchip助力Nodable開啟車輛平...
- [2025-09-25]500萬歐元背后是京瓷與TactoTek...
- [2025-09-22]BomarCrystal宣布通過與新合作伙...
- [2025-09-10]Abracon宣布與u-blox@建立新的戰...
- [2025-08-27]創新的DSPLL和MultiSynth時鐘架...
- [2025-08-27]Skyworks思佳訊晶振時序集成電路...
- [2023-10-12]領先全球的NKG晶振優勢簡述
- [2023-10-12]領先同行的NIC晶振只為提供更好...



.png)
業務經理
客服經理